自律、维权、协调、服务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返回栏目页

第六届京津冀“药学+临床”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9-03 来源: 阅读[] 【字体:
打印

8月31日-9月1日,第六届京津冀“药学+临床”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药师协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共设置四个论坛,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以临床需求为核心,重点聚焦青年药师成长、慢病用药管理以及肿瘤药学等,旨在寻找学科发展的新方向,进一步推动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张晓红教授主持,中国药师协会副会长孟丽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陈红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玉珍教授分别上台发表致辞讲话。

孟丽华会长在致辞中指出,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硕果不断。京津冀“药学+临床”高质量发展论坛为区域间药学发展搭建了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各位药师能够借助该平台进行深入交流,互相启发,为服务我国药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陈红松书在致辞中对于到场的领导及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提到了要促进医药协同的发展和治理,为各位药学从业者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次大会紧扣高质量发展的脉络主线,诚挚的邀请广大同仁能够在学术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立足临床需求,加强药学+临床的融合,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李玉珍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名医院的老药师,见证了药学人的奋斗、成长、坎坷和辉煌,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药房,技术日新月异,管理变化万千,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是我们药学人在这个时代的必然选择,希望各位同仁能够砥砺奋进,加强合作交流,为医院药学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顺利结束后,第六届京津冀“药学+临床”高质量发展论坛学术环节正式拉开帷幕。

“药学+临床”高质量发展主论坛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封宇飞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李正翔教授主持下,北京市卫健委刘清华处长、北京大学药学院聂小燕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梁公文教授、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张伶俐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与创新研究所沈群红教授分别进行学术分享。


刘清华处长:《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合理用药政策的思考》

刘清华处长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在支持药学发展的若干举措具体内容,分享了政策的背景、制定、发布与解读,重点讲解药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影响因素,为药师如何做好药学服务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聂小燕教授:《临床药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是推动临床药学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聂小燕教授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临床药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这方面的探索与成果,对于如何培养兼具药学综合实践技能与药品评价研究能力的高素质药学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梁公文教授:《以有组织科研推动医院科技创新与转化工作》

梁公文教授详细介绍了所在医院通过多方面的重要举措,建立学术交流品牌和科协组织、加大院内基金投入和设立“临床+X”战略、构建科技创新与转化服务平台以及规范的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报告也为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张伶俐教授:《面向未来的医院药学》

张伶俐教授在报告中总结了医院药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挑战,强调了医院药学从传统的调剂工作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的转变,提出了医院药学未来发展的国际视角,探讨了药学服务在慢性病管理、药物治疗管理、多学科团队合作以及居家药学服务中的潜在价值以及分享了医院药学发展的策略。

沈群红教授:《中国临床药师的发展》

沈群红教授回顾了中国临床药学20年的发展,强调了高质量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对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的关键方向作重点阐述,并鼓励年轻药师抓住机遇,实现个人和行业的共同成长。

  “药学+临床”高质量发展青年药师成长论坛

论坛伊始,由分论坛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翟所迪教授进行致辞。翟所迪教授指出,药师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医药创新领域正在飞速发展,青年药师是药师群体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加快药学服务模式转变、药学服务体系新模式构建、新时期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希望各位药师能够借此平台深入的交流,有所收获!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威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张弋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蔡爽教授主持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建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何金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李琴教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郭玉金教授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侯珂露教授分别进行学术分享。


杨建华教授:《临床药学服务与学科建设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

杨建华教授从医、教、研、管分别展开讲解日常药学服务工作和学科建设的融合与促进,分享了所在医院在药品目录遴选、药品配送服务、临床药师培养、精准用药服务等方面的实践和成果,强调了创新意识在学科建设和药学服务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药师内生驱动力的作用。

何金汗教授:《构建医教研协同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

何金汗教授分享了医院药学科室的人力资源结构、人才培养、科研推动以及教学在人才梯队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探如何通过临床实践与科研项目相结合提升药师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为医院药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先进经验。

李琴教授:《驻科药师服务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李琴教授详细介绍了在过去十年中全质量管理下的驻科临床药师服务体系的构建经验与实践成果,以及在此过程如何进一步凸显驻科药师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为开展驻科药师这一新形势的工作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郭玉金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培养以患者为中心的科研思维 》

郭玉金教授以三个典型案例介绍了临床药师如何通过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实施干预措施来推动临床诊疗的改进, 以及如何引导药师团队在一线工作中培养科研思维,并强调了科研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其团队在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中取得的成果与感悟。

侯珂露教授:《“药”有所为——提升出院带药患者药学服务质量》

侯珂露教授分享了她作为一线调剂药师在基础药学工作中的经验,如何通过增设出院带药室、标准化服务、药护联动、教育化须知等方式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探讨了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药学服务效率和扩大服务范围的可能性,展示了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结合药学知识和技术服务,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柴爱军教授主持,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赵冠人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李朋梅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威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立波教授就“青年人才的培养”话题进行分享交流。

“药学+临床”高质量发展慢病用药管理论坛

“药学+临床”高质量发展慢病用药管理论坛邀请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缪丽燕教授进行开场致辞。缪丽燕教授指出,在医疗健康领域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药学服务正逐渐成为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力量。随着国家政策医改的深入以及患者的需求上涨,药学服务的内涵以及半径不断扩展,其中慢病用药管理是药学服务不可忽视的热点话题。本次论坛将围绕“慢病用药管理”进行学术研讨 ,希望能够各位医院药师提供启发和思考,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新思路。

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赵庆春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黄萍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春燕教授主持下,上海长海医院王卓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周春华教授、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一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冯达教授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曹明雪教授分别进行学术分享。


王卓教授:《药物管理老年多重用药的策略与方法》

王卓教授在报告中讨论了老年多重用药的普遍现象及其带来的挑战,并指出需要有效的集中策略和具体工具来管理多重用药,提出了包括评估工具、药物重整和计算机辅助系统等干预措施,分享了如何利用电子化工具提高药师在多重用药管理中的工作效率,以及通过跨学科团队合作和远程管理工具来提升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周春华教授:《信息化助力医院药学服务持续改进 》

周春华教授通过介绍门诊药学服务、住院药学监护系统和精准实验室等技术平台,展示了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药学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以具体案例讲解了智能临床药学服务平台在患者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在多学科合作和精准药学服务方面的发展规划。

刘一教授:《围术期慢病药学管理创新实践》

刘一教授从一线药师的视角分享了围术期药物治疗管理的工作经验和初步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药师在优化治疗方案、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强调了围术期药物治疗管理的复杂性,并呼吁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以提升治疗管理质量。

冯达教授:《药物重整干预研究》

冯达教授指出慢性病住院患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强调药物重整在提高用药安全中的重要性,基于该现状,通过质性研究和干预试验,设计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药物重整标准化干预模式,构建了多维度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提升药物重整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模式等建议。

曹明雪教授:《多病共存慢病药物治疗管理》

曹明雪教授指出当前多病共存和多重用药问题的严峻性,介绍了多病共存的现状和挑战, 介绍如何通过评估工具对多重用药进行有效性、依从性、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评估,并以具体案例加以展示,为多病共存慢病药物治疗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讨论环节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蔡本志教授主持,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刘东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戴海斌教授、昆明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张峻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鑫教授就“人口老龄化、多病共存,复杂用药、疾病影响等为慢病药物治疗管理带来的挑战”以及“临床药师在慢病共治共管模式中的作用,以及数字化、智能化在慢病管理中的助力”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最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海英教授作会议总结。

  “药学+临床”高质量发展肿瘤药学论坛

“药学+临床”高质量发展肿瘤药学论坛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玲教授进行开场致辞。姜玲教授表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明确攻坚目标。随着众多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给肿瘤治疗带来更多的可能。同时肿瘤药学的快速发展,合理规范应用抗肿瘤药物对于提高肿瘤诊疗质量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也对药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本次论坛就“肿瘤药学”进行学术交流,希望借助此平台能够对未来的肿瘤药物治疗管理和肿瘤药学的发展提供新视野、新思路。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侯锐钢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赖伟华教授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于鲁海教授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国辉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刘继勇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夏雨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史琛教授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罗兴献教授分别进行学术分享。

李国辉教授:《抗肿瘤药学服务路径及关键点》

李国辉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分享了肿瘤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药师需要不断拓展知识结构,提高药学服务能力,以适应肿瘤治疗的复杂性。此外,还强调了药学服务在肿瘤治疗中的全程化和全科化,以及在药品可及性和药学技术服务可及性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药学部门在公立医院考核中的相关指标,以及肿瘤治疗中抗菌药物和基本药物使用的质控问题。

刘继勇教授:《肿瘤免疫治疗的个体化用药》

刘继勇教授从概况、发展历程、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肿瘤免疫治疗进行全面介绍,同时探讨面临肿瘤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药师如何去提供精细化的药学服务并强调个体化治疗在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夏雨教授:《从晚期肝癌治疗迭代看抗肿瘤药物规范化管理》

夏雨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晚期肝癌治疗中抗肿瘤药物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晚期肝癌治疗的现有药物和新兴靶点,比较了国内外治疗指南对于抗肿瘤药物推荐的差异,指出了肿瘤治疗中提供药物服务的关注点以及未来抗肿瘤药物管理的发展方向。

史琛教授:《肿瘤营养全程创新管理——基于移动+MTM》

史琛教授分享了肿瘤患者的营养现状和治疗的重要性,指出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常见的问题,且与不良临床结局相关,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临床药师在诊疗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移动平台进行个性化营养治疗和患者教育,并介绍了所在医院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药学服务创新实践。

罗兴献教授:《靶向抗肿瘤药物新进展》

罗兴献教授分析了中国抗肿瘤药物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面临的肿瘤治疗挑战,讨论了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监管科学研究、加速审批路径和上市后评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临床价值评估、加强上市后监测、验证替代终点、探讨支付方式和定价策略,以期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经济负担。

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芝颖教授主持,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封卫毅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卢晓阳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肖洪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廖赟教授围绕“新型抗肿瘤药物对肿瘤患者合理用药带来的挑战”以及“临床药师在肿瘤治疗全程化管理中的作用”展开深入讨论与分享。最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琳教授作会议总结。

第六届的京津冀“药学+临床”论坛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琳教授的总结发言中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秉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医院药学发展理念,融合药学与临床学科特点,围绕医院药学创新发展、青年药师人才培养、慢病用药管理及肿瘤药物管理等进行学术研讨,搭建区域深度交流平台,旨在为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药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